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非洲绿色的“诱惑”,吸引了成千上万中国人漂洋过海投资兴业。随着中国企业数量的增加,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诸多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在“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境遇下,笼罩在中国企业上空的恐怕不仅是非洲充足的阳光,也不乏带着凉意的重重阴霾。5月28日-6月8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跟随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培训考察组实地探访非洲南部国家莫桑比克,走近怀揣梦想的中国木材商人,聚焦他们由苦和乐、困顿和纠结、焦虑和希望编织的海外生存图景。
“我们投入这么多,到底能不能有保障,本钱能不能收回来?”
“你问问到这里来的中国企业,哪个没有被抢劫过?”
“采运证费用一年时间就涨了3倍,再涨下去,还怎么活?”
5月31日,在莫桑比克彭巴市召开的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培训会上,讨论环节一开始,会议室立刻人声鼎沸。40多家中国企业的60多个参会代表,让原本就不大的会议室显得更加拥挤。
会议主办方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参会,以至于会议材料都不够发,急忙补印。
中国商人们看到了来自中国的家乡人,像看到娘家人一样,争先恐后地倒着“苦水”。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经营生态也在这样一场热闹的讨论中渐渐呈现在《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面前。
“因为有木材,所以才有我们。”
每一个来莫桑比克投资的中国人都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
莫桑比克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据莫桑比克土地与森林部的负责人介绍, 莫桑比克一半以上的国土被森林覆盖,每年的木材采伐量为51万立方米至64万立方米。
“因为有木材,所以才有我们。”丰富的木材资源吸引了全球的瞩目,让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趋之若鹜。一位在莫桑比克投资十多年的中国商人说,近七八年,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数量至少增加10倍。
据莫桑比克土地与森林部的统计,一共有94家中国企业在莫桑比克从事木材采购和出口,有33家企业持有森林特许权。
中国企业绝对是莫桑比克最为庞大的外企军团。
中国企业数量的增加也直接拉高了中非林产品贸易量。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外经处的一份资料上了解到,2012年中国与非洲主要林产品贸易额达到43.41亿美元,其中中莫主要林产品贸易额为2.29亿美元,同比增长32.78%。
随着国内林产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缺口直接拉动了国内市场对非洲木材的需求。另一方面,莫桑比克的森林资源并没有造福当地百姓,即便是现在,每年的采伐量仍然只占年可采伐量的39%,莫桑比克仍然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
正如莫桑比克土地与森林部的负责人所说,中莫林业合作是优势互补,有利于两国共同发展。他称,中国企业的投资,带来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当地居民收入的增加。
在莫桑比克的中国商人来自福建、广东、广西等中国的各省(区、市),他们到莫桑比克时间最久的有10多年。贝拉市的阿霞是追随父母来到莫桑比克,像她一样,来莫投资的第二代人也不在少数。这些中国商人大多能基本掌握当地语言,有的甚至很少回国。
在这些中国商人中,也不乏有这两年刚来的。比如来自广西的小王去年才到莫桑比克。他一脸愁苦地对记者说:“别人都挣到钱了,为什么我一来,生意就越来越不好做了?”
在国际经济动荡不安以及莫桑比克不断调整木材政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